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学术活动 >> 浏览文章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2025年3月8日-3月9日,保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赵兰、教务处吴娅平、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王志萍、经济学院财管教研室主任高祥一行四人赴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参加“应用型高校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坊”会议。此次会议聚焦数智化教育创新与课程建设实践,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访、专题培训等环节,为高校教师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赵兰副院长全程参与学习,并结合外国语学院特色,深入探讨应用型外语课程改革路径。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一、专家报告启思路:数智赋能外语教学

       会议首日,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以《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评价牵引,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强调数字化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的必要性。赵兰副院长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杨校长的报告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可精准优化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

       随后,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数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分享了《产业需求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案例解析课程开发逻辑。赵兰副院长在交流中提出:“外语教育需打破传统语言技能训练的局限,融入行业真实项目,例如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场景化教学,更能对接区域经济需求。”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二、分论坛聚焦:外语课程改革新实践

       3月8日下午的分主题交流环节,赵兰副院长重点关注“数据赋能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议题。黄河科技学院姜欣生教授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平台实现英语学习数据的动态采集与反馈,赵兰副院长对此评价道:“技术工具的应用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这一经验值得在外国语学院推广。”

       在应用型课程建设讨论中,赵兰副院长分享了保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他高校教师探讨了课程模块化设计、校企合作资源整合等具体问题。她特别提到:“未来计划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场景,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三、知识建模培训:为教案设计注入科学逻辑

       次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刘亚荣专家团队围绕“课程知识建模”与“教案设计技术”展开专题培训。赵兰副院长在实操环节中,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例,绘制了知识建模图,清晰呈现“语言技能—行业知识—实践能力”三层次目标,获得专家团队高度认可。她表示:“知识建模方法让课程设计更具系统性,尤其是如何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语言教学,此次培训提供了可落地的框架。”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四、参访见学:借鉴创新教育生态

       会议期间,赵兰副院长与参会教师一同参观了黄河科技学院的创客工厂、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及数字化展厅。在创客工厂,学生团队开发的“多语种智能翻译小程序”项目令她印象深刻:“将创新创业与语言教学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孵化实用成果,这种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外国语学院赵兰副院长参加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开发工作坊

       五、结业展望:数智化驱动外语课程升级

       在结业仪式上,赵兰副院长总结道:“此次工作坊既是学习之旅,也是反思之机。我们将结合外国语学院特色,探索‘数智+外语’的课程改革路径,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培养更多‘懂语言、通技术、能实战’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交流为外国语学院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跨校协同共建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赵兰副院长表示,未来将整合会议所学,以“技术赋能、需求导向、评价创新”为核心,全力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应用型外语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