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会计学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新闻动态

学校简介

会计学院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

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会计学2407班郝硕航


这个暑假,我回到了熟悉的县城,走进了县图书馆,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这段在图书馆的时光,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从小陪伴我成长的地方,更让我在服务与观察中,触摸到了家乡文化发展的脉搏。

实践初体验:从“读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印象里的县图书馆,是儿时放学后躲清闲的角落,是中学时查资料的“知识库”。但当我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这里,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中复杂而鲜活。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综合服务台和少儿阅读区:在服务台协助读者办理借阅手续、解答馆藏查询问题;在少儿区整理散落的绘本、引导小朋友保持安静、协助老师开展周末阅读活动。

会计学院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

起初面对读者的提问,我常常因为对馆藏分布不够熟悉而手忙脚乱,分不清“文学”与“综合读物”的分区细节。但在图书馆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很快记住了各楼层的分类逻辑,甚至能根据读者的需求主动推荐合适的书籍。

藏在细节里的家乡:图书馆里的“众生相”

会计学院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

在图书馆的每一天,都像在阅读一本关于家乡的“立体书”。清晨刚开馆,总会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准时来“报到”,他们大多带着老花镜,坐在报刊区读本地日报,偶尔聚在一起讨论新闻,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空气;午后的自习区里,挤满了备战考研或考公的年轻人,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他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眼神里是对未来的憧憬。

收获与感悟:从实践中读懂“责任”与“成长”

会计学院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

一个月的实践结束时,图书馆的老师笑着说我“比刚来的时候沉稳多了”。面对小朋友反复问“这本书讲了什么”,我从最初的有点不耐烦,到后来能蹲下来慢慢给他们讲故事;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明白“责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件小事里的认真。

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以前总觉得县城“小”而“普通”,但通过图书馆这个窗口,我看到了它的温暖与活力——这里有默默守护文化阵地的工作人员,有渴望知识的乡亲,有努力向上的每一个人。他们或许平凡,却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家乡变得更好。

 会计学院探基层实况 谱青春华章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

离开图书馆那天,我特意在门口站了一会儿。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县图书馆”的牌子上,我知道,这段实践经历会像一本珍贵的书,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来时的路,别忘了家乡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