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 >> 党建工作 >> 浏览文章

党建工作

学校简介

【党旗飘扬】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晋察冀精神——我院开展晋察冀精神研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于假期开展“晋察冀精神研学活动”,通过对话老党员、亲历者与青年学生,挖掘晋察冀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01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党旗飘扬】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晋察冀精神——我院开展晋察冀精神研学活动

在邯郸市邯山区的访谈中,老党员武明光同志动情讲述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在极端艰苦环境下的奋斗故事:“战士们吃粗粮野菜、穿补丁衣裳,百姓们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粮食送到前线。正是这种无私奉献,才换来革命的胜利。”这段历史让青年学生武祺祥深受触动:“晋察冀精神教会我们,唯有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02军民同心,鱼水情深

【党旗飘扬】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晋察冀精神——我院开展晋察冀精神研学活动

晋察冀军民团结如一家:“军队帮百姓种地修房,百姓冒死掩护伤员。这种鱼水情,是革命胜利的根本。”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与孔秀云同志在石家庄访谈中强调的“公仆意识”不谋而合:“共产党员必须扎根人民,甘当公仆,才能永葆党的生命力。”

03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党旗飘扬】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晋察冀精神——我院开展晋察冀精神研学活动

面对敌人的残酷封锁,晋察冀军民以智慧与勇气开辟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青年学生刘润泽在沧州的访谈中,也从老党员刘明峰身上感受到这份信念:“入党动机要纯粹,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04晋察冀精神的当代回响

在新时代,晋察冀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坚定理想信念:如孔秀云同志所言,“对党忠诚、坚守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扎根实践创新:晋察冀军民因地制宜的斗争智慧,启示青年要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开拓创新。  

厚植为民情怀: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军民互助,还是和平时期的公仆意识,都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初心。

05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参与此次访谈的学生代表纷纷表示感悟颇深:

石烊帆:“老党员们的讲述让我明白,合格党员不仅要严于律己,更要心怀家国。严于律己,意味着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比如在专业课上精益求精、在志愿服务中主动担当;心怀家国,则是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像孔秀云前辈提到的‘公仆意识’,我们青年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刘润泽:“晋察冀精神不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的行动指南。访谈中,武明光前辈讲述的‘狼牙山五壮士’和‘军民送粮’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与担当。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意识到‘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比如带头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贡献智慧;或是扎根基层调研,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只有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真正让精神‘活’起来。”  

武祺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在奋斗中书写青春答卷。晋察冀军民在物资匮乏时仍能‘咬紧牙关、创新破局’,这种坚韧与智慧给予我极大启发。在专业学习中,我以‘地雷战’般的钻研精神攻克技术难题;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习‘军民鱼水情’的团结理念,主动倾听同学需求,凝聚集体力量。未来,我计划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用现代技术传承革命记忆,让晋察冀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院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了晋察冀精神的内涵,更激励他们以史为鉴、勇毅前行。未来,我院将继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